「高質量開展調研行」記者團走進畢節市納雍縣化作林場林下經濟工業園。只見,一壟壟白色薄膜點綴著郁郁蔥蔥的松樹林,工人們正忙著在林地裏開溝、擺放菌棒、覆土、覆膜……「咱們基地的紅托竹蓀每畝地栽培約2000棒,6月開端出菇,持續至10月,畝產量可達400公斤左右,產值3.2萬元。」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總監王榮國告知記者,紅托竹蓀栽培示範基地以助力村莊復興為重要抓手,采納「林場+公司+農戶」的利益聯合模式,探究建立了一條林下經濟綠色惠民途徑。
「我家住在竹蓀基地附近,來基地作業已經有1年多了,每天薪酬最低也有100元,一年下來的收入比在外務工還高,而且能照料老人和小孩。」在基地務工的化作鄉安大垮村村民龍小麗對能在家門口工作很滿意。
納雍縣化作林場始建於1958年,總面積9.2萬畝,其中林地面積8.8萬畝。林區覆蓋化作、寨樂等7個鄉鎮,森林積蓄量18.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5.6%,是林下工業的天然「孵化地」。
村莊要復興,工業興旺是關鍵。近年來,納雍縣結實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開展理念,按照「生態工業化、工業生態化」的開展思路,量體裁衣大力開展林下特色經濟,不斷豐富和完善現代經濟開展體系,推動縣域經濟向高質量開展方向邁進。2021年,在納雍縣委、縣政府的工業布置下,貴州金蟬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入駐林場,開展林下紅托竹蓀栽培。
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納雍縣的國有農投公司,也是食用菌栽培的省級龍頭企業。現在,公司開發「食用菌」系列產品10余種,具備年產菌棒3000萬棒、紅托竹蓀鮮品1000噸、黑木耳幹品300噸的生產能力。
借「綠」生「金」,以林促「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縣內外多家農投公司先後入駐林場,多方式、多類型開展林下栽培飼養工業。化作林場林下經濟工業園已栽培紅托竹蓀1000畝,中藥材2000畝,林下養雞年出欄近3萬羽,建成「林菌+林藥+林禽」循環開展的省級林下經濟示範點。同時,這些公司秉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開展」的準則,要點培育了林菌、林藥、林經、林禽等林下工業,成了經濟開展的新增長極,也成了村莊復興的有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