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综合新闻│ 通知公告│ 科学传播│ 学术活动│ 科研动态│ 党群园地│ 合作交流│ 林场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活动 >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青
2022-07-01 22:06| 编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召开了青年科学家团队成立仪式。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市水务局以及地理资源所的16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主任、现任主任和副主任、学科带头人、青年科研人员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

首先重点实验室主任康跃虎研究员致欢迎词和介绍青年科学家团队基本情况,葛全胜副所长代表研究所对青年科学家团队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意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刘昌明院士对青年科学家团队提出了期盼和科研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指导,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夏军研究员勉励青年科学家们利用好团队这个“平台”,来宾们对青年科学家团队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重点实验室青年学术带头人陈东研究员代表青年科学家发言,最后“流域水沙过程与灾害防控”青年科学家团队共8位科研人员做了学术报告。地理资源所高星副书记、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国土遥感处赵涛副处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献方研究员主持。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文室和地貌室、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查委员会水利室的基础上,整合了两所合并后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相关力量成立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流域水循环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区域水文与水环境”和“水循环调控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在保持学科多样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水文学”、“地貌学”和“水资源学”。这次重点实验室成立的“5+1”青年科学家团队,包括:

(1)“流域水沙过程与灾害防控”团队,由陈东、方海燕、闫云霞、郑明国、孙莉英、余国安、贺莉、王中根、王月玲、蒋树芳、齐德利共11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陈东、方海燕为组织人;

(2)“陆地水文模拟与洪水情势分析”团队,由王中根、刘小莽、王月玲、张永勇、孙莉英、陈少辉、桑燕芳、颜明共8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王中根、刘小莽为组织人;

(3)“水循环调控与农业节水和土壤盐渍化防治”团队,由万书勤、林忠辉、李俊、蒋树芳、裴亮、韩冬梅、张应华、马英、方海燕共9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万书勤、蒋树芳为组织人;

(4)“同位素水文与‘五水转换’”团队,由韩冬梅、张应华、林忠辉、李俊、卜红梅、马英、万书勤、裴亮共8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韩冬梅、张应华为组织人;

(5)“区域水文与水资源安全”团队,由王平、张永勇、陈少辉、占车生、田静、桑燕芳、卜红梅、张一驰、朱秉启、刘小莽共10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王平、张永勇为组织人;

(6)“设备研发与支撑”团队,由乔云峰、陈庆美、柳文华、杨丽虎、刘晓洁共5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乔云峰、柳文华为组织人。

参加会议的来宾、领导和专家们对青年科学家团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大家都认为:当今科学研究需要团队作战,大的原创性成果的产出往往需要学科交叉,重点实验室所从事的陆地水循环及以水循环为纽带的地球表层过程等研究工作尤其如此,成立“5+1”青年科学家团队对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增强创新活力、促进人才培养和成果涌现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团队提出了宝贵意见和殷切期望。

会议现场

康跃虎主任介绍青年科学家团队情况

葛全胜副所长讲话

刘昌明院士讲话

青年科学家团队代表陈东研究员发言

参会者合影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供稿)

 

链接:“流域水沙过程与灾害防控”学术报告( )

附 件
    Copyright 2005-2014 福建自然林场资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315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46521
    网站地图